蜿蜒小径入沩山沩水寻源

到达宁乡沩山密印寺后,我们并不急于去浏览寺庙,而是选择了去寻找宁乡的母亲河——沩水河发源地。

从密印寺正门往前行不多远,便看见一座小桥,当地人说,这便是沩水河的上游。到达桥边我仔细看了一下,说是河其实只是一道溪水更准确。

过桥后右边是一条河堤,就是沩水河寻源的起点之处,小溪流两边柳树成荫,阵阵清凉的风刮过,倒也不显得很热。据当地人介绍,要到沩水的源头,可能需要行走三公里多一点。听说只有三公里,我们便毫不犹豫地出发了。

因为是开车前行,所以经过芦花瀑布我们也没有停下,一直沿着溪流开到一个大草坪,前面公路已经转入另一边山上,而溪流竟然变得犹如一条小水沟,蜿蜒地向两山之中延伸而去,此时前面已没有公路可走。我们只得将车停在草坪上,徒步往山间小路上寻去。

溪流现在已经很小,但溪水清冽,凉意侵人。刚刚转过山头,远远地对面的山坡上便出现了两栋农家小屋,其中一栋一看就是专门养殖的场所,山坡上有几只黑山羊悠闲地吃草,并没有人影。

继续前行,路上均是石块与砾石铺路,凹凸不平。两边均是山,竹林与松林相间,山风吹来格外凉爽。忽然,天上飘过一片乌云,便刮起了大风,刚刚还晴朗的天空竟然瞬间便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。因为雨具都放在车里,无法回头去拿。正在心慌之际,左边山坡上出现了一座旧房,我们便紧赶着向房屋跑去。这是一栋木制旧房,可能是主人早已搬走了,房屋有两层,两层之上,两端各有一个小房矗立其上,里面可能是存放杂物用的,因为没有楼梯,我们无法进去。

雨来得快去得也不慢,等我们探索完旧屋的情况,也就雨住风止,只觉空气格外清新。我们决定继续前行。好在没有走多远,便出现了叉路口。一块牌子提示沩水有两个源头,都往山上而去。我们首先选择了左边。走了不多远,便看见一块石牌,上写着“沩水之源”四个大字,旁边一个小水池,池中也没有多少水。感情我们一路寻来的竟然是一个小水池,前面也再没有溪流和水沟。

我们并不失望,觉得我们寻到了沩水之源,也便兴尽而已。再往前上山,山顶上竟然有了一条公路,早知如此,我们可以直接开车上来。山顶左边有一个小亭,也不知是古迹还是什么,但走进去一望,周围的景致尽收眼底,心胸也顿时豁然开朗。循原路返还之后,我们又来到了右边的沩水之源。这边的“沩水之源”是写在一块大石上,大石边种着一丛芭蕉树,绿叶盎然,比那边要气派,水池也更大一些,竟然还有着不少的鱼。

回到车边,我们便原路返回,到达芦花瀑布之处,我们便将车停在路边,走进山涧之中。大约走了五十多米,便见一道瀑布从山顶上倾泻而下。瀑布上方山峦险峻,壁陡崖悬。从深山沟壑中聚集而来的小溪流绕过山川滚滚奔流,在悬崖上倾泻而下,形成近十丈高的银色瀑布,瀑布周边奇花异木,环境清幽。

据介绍,池侧有唐代高僧香严修行的香严庵寺址,寺址旁的石头名为悬钟石。我仔细寻找了一阵也没有找到。但还记得景点介绍上提到的明未尚书周堪赓作的《芦花瀑布》:

莲花国里水青莲,

震旦区中仅此传,

流落江湖干万里,

源头挂在碧岩前。

返回到沩山小镇,我们都为这次沩山寻源而兴奋,便作词《一丛花》一首以记之。

一丛花.沩水寻源

蜿蜒小径入沩山,缘涧去寻源。

循溪踏石休辞远,透风凉,爽意林间。

乌云骤至,旧楼暂歇,修竹舞堂前。

芦花瀑布出岩峦,潭底水潺潺。

攀藤觅索穷枝路,两处穴,流注其间。

古井观魚,芭蕉叠翠,应是酌贪泉。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hwxyspxzx.net/afhgx/2753.html

当前时间: